校长刘献君(左四)带队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党委书记郑畅(中)深入乡村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情况
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文华学院创立于2003年,2023年5月迎来建校20周年华诞。2005年以来,文华学院先后6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立足“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培养“厚品德、宽基础、强能力、显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8月,主题为“探知未来”的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全国28个赛区共有2.4万支队伍、近5.7万人参加本次比赛。文华学子以“智能语音交互垃圾桶”项目作为湖北赛区智慧社区(大学组)代表队与全国各省份35支代表队同台竞技,最终荣获全国二等奖。该项目在国家名师熊永红教授和教师朱鸿亮的指导下,历经千辛万苦完成。项目组学生刘闽说:“成功得益于学校教师的指导,得益于学校着力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提供条件让我们创新创造。”
撒什么种,出什么苗。苗能茁壮成长,要有合适的土壤。文华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近些年来,校长刘献君在多家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融合中生长: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等代表性论文。
文华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6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如2005年版强调实施“专家+技能”的培养模式,2008年版强调“服务地方、产教融合”,201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5年版强调“差异化、个性化”,2018年版强调建立“共性+特性的课程体系”,2021年版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在一步步探索、一层层改进、一条条落实中,文华学子在这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积极搭建学生实践平台
文华学院特别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在办学过程中,文华学院的办学思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都经历了由华中科技大学“带土移植”到“去土留根”的成长,凸显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并实践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学校提出专业结构为“优势工科加新型文科”,随后集中推动基础建设,三年投入3亿元,1亿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2亿元用于建设实验室、图书馆、基础设施,为后期学科专业建设打下牢固基础。
2022年4月,文华学院董事长吴文刚博士投资近2000万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原附属校办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大半年建设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创新中心终于投入使用。该中心的建成为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创建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迎接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校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强化实训激潜能、个性发展重创新”的理念,对接武汉光谷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塑课程边界和知识体系,构建“课内+课外”、强实践、重技能的机械类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装备制造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建设国内一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创新中心。近期,有几位院士到访文华学院,参观学校的实验设备后,一致认为实验设备较为先进。2019级学生郭振宇参观了实验室后说:“文华学院建成的教学和实训中心,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实训中心。”
精良的设备,精准的指导,精心的制作,可以创造优异的成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向凯、张罗东、黎露,在教师卢纲、俞侃的指导下,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近三年,学生获51项专利,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立项32项、省级立项87项。
探索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
文华学院十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33个,选聘了69名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学校借助光谷腹地优势,与224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中兴通讯、金石兴、嘉一高科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7个本科专业,合作开设“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移动互联终端技术及应用”6个特色班。学校先后与华中数控、武汉金石兴、中软国际、四川封面传媒、武汉中智讯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投入3200余万元,合作建成“智能制造工程创新中心”“机器人自动化创业教学实践中心”“3D打印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实验教学基地”“智能媒体实验室”“诺贝尔实验室”等10个校企共建平台,筹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合作育人提供有利的资源平台。
学校开展校企“双聘双挂”,聘请一批知名企业高管与技术骨干担任教师或潜能导师,选派自有教师到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203名。学校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与华中数控、同方知网等多家企业开展33项教育部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研究。学生参与教师横向课题107人次;与36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聘请企业人员共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科竞赛、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
武汉华兴同创公司负责人、文华校友曹冲说:“这款德国宝马i系纯电动汽车,它的水冷电机壳就用到了我们公司研发的铸造粘接技术。”而为德国宝马汽车提供技术工艺的,则是文华学院的一个学生团队工作室孵化的企业。文华学院以个性化教育为办学特色,在创业大学生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们立志研发新技术,解决了消失模铸造行业的重大问题。
强化学科专业建设
文华学院要求各专业设立若干专业方向,多方面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中文+新媒体写作”“中文+中文教育”“中文+办公智能化”等专业方向,外语专业设立“外语+本校优势专业”“外语+实用翻译”“外语+经济发展长线”“数字化技术与3D打印”“智能制造与3D打印工程”“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系统工程”“5G技术应用与开发”等专业方向。学校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与区域产业经济有机结合,最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投资400万元建设了35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截至目前,文华创业基地已经累计孵化100多家企业,涵盖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建筑设计、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高新技术梯队企业,成规模成效益20多家,拥有400多项知识产权,基地企业累计获得政府部门奖励700余万元,培育出多名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搭建了产学研政合作的桥梁。基地企业武汉盛元鑫博软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公安电子物证勘查分析与反诈预警系统,服务于山东省公安系统,为山东省公安系统电信诈骗串并破案和打击电信诈骗作出重要贡献。
校友柯星昌于2015年创办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2021年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中荣获成长组一等奖,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其产品和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废气净化领域综合解决方案的优秀供应商之一。
文华学子入学四年,无悔当初选择,信心满满、怀揣梦想,拥有知识与技能,从容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