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谢维和:教育数字化的知识形态与挑战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3-05-10    作者: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应邀为文华学院作学术讲座

 5月11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维和应邀为文华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教育数字化的知识形态与挑战》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文华学院建校2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讲。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广东省政协委员罗海鸥,校领导,教职工代表及部分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本次讲座活动。校长刘献君教授主持讲座并致欢迎辞。

16C34

(讲座现场)

 谢维和教授从“教育数字化知识形态的基本含义”“形势与现状分析”以及“思想的修炼”三个方面对与教育数字化的“工具性的形态”“社会性的形态”相对应的“知识性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认为教育的数字化及其转型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理论问题,更是思想问题,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关系。

886F

(谢维和教授作报告)

 谢维和教授阐明了“取代”模式的两种逻辑关系和人类工作领域的定位。他表示,在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仅要换知识,更要换脑筋。这一变革的关键特征使思想水平与思维能力的修炼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教育数字化的知识形态的意义。

 谢维和教授表示,教育数字化的知识形态及其发展,要求教育的重点应该逐步从知识的增加与拓展转变为思想水平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他认为教育的重点转移并不是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拓展与提升,是包含前者的发展。谢维和教授指出,大学生理应明确自身的优劣,对社会存在的各类信息与数据等文本进行辨识、甄别、阐述和解释,提高分析其中的意义与价值的能力。

 在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谢维和教授就“跨学科专业领域的学生如何适应教育数字化的发展”“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如何抓住研究重点”等问题耐心地做出解答。他说道:“跨学科专业领域的学生应该关注跨学科研究法的三种形态,打破传统的理论边界,从不同的方法和视角进行探究,最终将自然科学转变为关于自然的社会科学。”

(师生互动)

 在讲座最后,罗海鸥教授上台发言。他以“文言之邦,华实并进”为主题赞美了文华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师资力量、精良的实验设备以及个性化教育,并表达了对学校未来建设与发展的美好期待。

刘献君总结到,今天的讲座有三个方面的感受。

 第一,帮助我们提高了认识。瓦特在1776年发明的蒸汽机,深刻改变社会,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现在数字化时代对社会的影响和变化更大。现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所以我们认识这样的变化,然后重视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规划未来,特别是重视思想的力量。

 第二,个性化教育源于数字化,成于数字化。数字化发展下,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化,要求我们更加需要个性化。要做到完全个性化,手段和思路就需要达到数字化。

 第三,数字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工作形态,关注社会形态,更要重视知识形态。我们下一步要做,规范知识形态和工作形态,然后从以教师灌输为中心的课程教育平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根据知识的吸收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想的提升,这个任务很艰巨。我们将今天作为一个起点,以今天为起点,开启个性化教育探索的新航程。

8EA9

(罗海鸥教授发言)

83E3

(刘献君校长总结讲话)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表示,谢维和教授的讲述生动有趣、科学严谨且真实有效。此次讲座激励着师生们持续关注着教育数字化的前沿发展。

相关链接:

谢维和简介:

谢维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院院长;现兼任第七届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翻译学术著作若干部,以及研究报告若干篇。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等。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宣传策划处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文华官方微信
杏彩体育直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