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行走“思政”课,实践进企业|簪百色鲜花 传非遗风采 文华学院闽风客韵非遗实践队探寻蟳埔村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7-11    作者:

行走“思政”课,实践进企业|簪百色鲜花 传非遗风采 文华学院闽风客韵非遗实践队探寻蟳埔村


  为了探索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渊源,深入研究当地簪花技艺,6月28日,文华学院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部的党总支组织委员张馨心与文华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杨小贝带领人文学部的闽风客韵非遗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让成员们走近簪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动有幸探访到蟳埔村蟳埔女服饰头饰簪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晨,黄晨热情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传统簪花服饰,详细地为成员们介绍了蟳埔村与簪花的历史渊源:从宋元时期开始,蟳埔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蟳埔村村民们便将鲜花认为是幸福平安的象征,于是用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在螺旋状的发髻上,用鲜花缠绕起来,便是簪花。簪花美观大方的同时也是蟳埔村村民朴实幸福的具象化。黄晨亲自示范簪花的过程:他绕髻环戴2到3层时令小鲜花缀成的花串,对称地插上几支艳丽的鲜花,完整的簪花头饰便出现在众人眼前。成员们都惊叹不已,踊跃尝试、学习簪花的手法与技巧。

  簪花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讲究。材料的选择、制作、色彩搭配,簪花时的高度、角度都十分重要。黄晨说簪花会因对象不同而迎来不同的难点:有些老人家头发相对比较少、不便盘发。而年轻人比较在意形象,一味地追求网红同款而排斥传统簪花服饰……这些现象在日常普遍存在。黄晨说道:簪花这项技艺是祖辈们相传的手艺,到他已是第八代。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互联网的发展,非遗传统文化在网络上又火了一把,簪花便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簪花的魅力,作为簪花传承人的黄晨欣慰不已,文华学院闽风客韵非遗实践队成员冯昱恺感叹道:“在学校的专业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但只有真正亲身探访、与传承人交谈才能体会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厦门市导游协会理事杨宁炜说道:“蟳埔村是当地最为传统正式的一个簪花实践点,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学习簪花技艺。福建多地像泉州这样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能够切身接触非遗,传播客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风采。”

  在活动结束之余,文华学院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部的闽风客韵非遗实践队将代表湖北省的非遗传统文化剪纸作品赠与黄晨,促进了社会实践文化交流。未来文华学院也将持续开展与外省实践交流的活动,发扬非遗项目,共同推动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杨小贝 袁媛 李胜男)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宣传策划处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文华官方微信
杏彩体育直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