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寒假给百年古村来场“微更新”,这样的社会实践“有味”又“有为”!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1-26    作者:

寒假给百年古村来场“微更新”,这样的社会实践“有味”又“有为”!


1月13日至20日,文华学院的学子们利用寒假时间,深入鄂东乡村,通过文化挖掘、产业植入等共建共宣工作,“微更新”传统村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武山寨村进行前期调研

优秀学姐发起“乡建坊”

杨方是文华学院2015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大学期间,她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毕业多年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目前主创乡村规划项目已达40余项。“时隔四年再次与文华学子们一起进行社会实践,好似一篇序章。大学期间,创办工作室的初衷是希望为同学提供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平台,让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学能参与乡村振兴实践项目。”作为本次乡建坊活动的发起人,杨方感触颇多:“通过实践,从职场小白转换为斜杠青年。多年过去,乡村就像一个纽带,不断将我与母校一次次紧密联系”。

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文化挖掘、产业植入、落地实施等环节。杨方告诉记者,景观节点的设计是为了“活化”用好村庄的各项资源,首先在设计中要融入文化,这不仅仅是设计专业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性学科。同时传统文化在乡村,需要大家共同挖掘并传承,但又不能墨守成规,需要新鲜的思想观念与古老的乡村进行思想碰撞。“在建设中还要赋予景观节点功能性,如提供休闲娱乐、展示当地特色等,同时考虑周边村庄产业情况,以集中打造连片发展的思维进行规划,逐步实现产业发展,引入青年,留住人才。”杨方说,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挖掘的敏锐度、变废为宝的创造力、运营前置的判断力、落地建设的思维性。她坚定地表示:“正因如此,我发起了乡建坊活动,招募青年一同为乡村共建共宣,不局限于任何学校、任何身份。希望大家一起,在每一次的乡建坊中共建乡村、共宣乡村、共享乡村。”

制作灯笼挂饰

和村民一起打造“渔乡水寨”

今年寒假期间,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政府联合湖北城乡规划设计院首次招募大学生共同参与传统村落“共建共宣”。其中,武山寨村廖宗泰传统村落乡建秉承着“就地取材”“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力求一砖一瓦古朴自然,让乡村回归乡村。村民施工团队最大限度地保护场地的现状,在满足本土需求的基础上,融入年轻人的想法,丰富业态,赋能旅游。同时,聚焦渔耕文化创新、民俗生活消费场景、青年文化创意等元素,当地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经营实体,打造具有水乡韵、渔村味、古寨风、烟火气、年轻态和时尚感的鄂东最美“渔乡水寨”,实现文旅共富目标。

改造前

极目新闻记者观察到,在乡建过程中,不同角色共同激发乡村活力,在修复传统村落的基础上,使村落活化发展。在设计方的指导下,当地村民动手自建,进行铺装及建筑立面改造,而文华学子则与村民一同参与,并记录共建过程。负责人介绍,前期已经将当地本土石槽、老砖搬运至入口广场处打造自然景观,用灯笼挂饰装饰渔船,在墙面张贴渔网,点亮闲置空间,营造渔家文化氛围。在改造渔家乐工作中,大家又一起清理了杂乱的菜园,采用当地废弃老砖作为铺装材料。目前,渔家乐小院因天气原因暂停施工,延续到年后继续打造。

改造后

作为武山寨村廖宗泰传统村落共建共宣人,文华学子参与这座兴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新生”,这样“有味”又“有为”的社会实践也给他们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

21级新闻学专业徐棒说道:“从参与项目落地实施,到搜集文化遗产,制作手工牌匾、灯笼,将荒土地开辟成诗意田园,让老旧房屋充满了人文气息,意义非凡。”参与实践的其他同学们也提到,在与当地村民相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属于乡野间的纯朴和热情。

“传统村落共建共宣需要久久为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将所学所长用于乡村、服务乡村,真正做知行合一、勇担时代使命的新生代青年。”杨方说。(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蒋子凝 陈正其)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宣传策划处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文华官方微信
杏彩体育直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