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性化教育发掘个体潜能 文华学院: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本月初,文华学院传来好消息:本科生首次在国际权威的社会科学文献索引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创新校企合作打造毕业即就业一站式就业模式》入选2022年普通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这是该校致力于以文化人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学校探索实践个性化教育理论,推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校训和“红枫精神”,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结下累累硕果。
个性化教育 激活学生潜能
何为个性化教育?该校校长刘献君说:个性=共性+特性,个性化教育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潜能,促进自由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该校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核心为“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三种类型学生,即学术型、应用型、潜力型;三个关键点,即潜能、立志、空间;三个一工程,即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
学校本科生严梓唯在国际权威的社会科学文献索引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填补了文华学院在SSCI论文第一单位发表上的空白,便是得益于个性化教育体系。
文华学院老师崔春莹博士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科研团队指导老师。崔春莹探索个性化教育新途径,对于学习和科研成绩突出的同学,有针对性地选拔和培养,挖掘学生潜力,带领学生科研团队,紧跟领域内顶尖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前沿学术进展,创作优秀科研作品,目前已经有10篇由学生参与或担任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
经过十多年实践,个性化教育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特色教育体系,让学生受益匪浅。
同时,个性化教育助推该校师资力量建设。通过“一师一优课”,老师们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优课”为榜样,每位教师建设一门教学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校园文化 润物无声
文华学院内有一尊硕大的红色花岗石,上面镶嵌着八个金色的大字“博学笃志、本立道生”,这是文华学院的校训。这尊校训石是学校标识性建筑,是刻在文华人心中的印记。
为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从方方面面入手。如,为学风建设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广优秀课程设计获奖教师经验,印发优秀课程设计汇编材料;推广优秀教案模板,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到教学效果评价等模块,组织学部分享优秀教案,力求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专项听课检查及领导干部听课过程中重点关注学风建设,强化课程纪律管理,并通报检查情况;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师生课后交流,并发布期中教务简报;规范考试考场管理制度,在期中期末集中考试期间对考场进行巡查,加强考风考纪;在学生进行选课期间,实时监控选课状态,及时对未选课学生进行提醒,督促学生完成重修、公选课、公共课以及专业课选课流程;结合2021届优秀设计潜能导师材料的推广,提高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同时,学校更加严格了教学督导工作,包括课堂评估全学期全课堂覆盖;专职督导听课、看课,重点检查3年内新进教师的课堂,并予以指导帮扶;学部二级督导查课,选优秀,总结典型;对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重点组织听课等。
红枫精神 全面强健身心
文华学院校园内有一万多株红枫,占地290多亩,备受学校师生及武汉市民喜爱。该校以红枫为载体,凝聚红枫精神,形成了特有的红枫文化。
红枫越是在秋寒冬霜时,越是似火绽放。该校凝练了红枫精神:“傲立寒霜,红烁如火;厚积薄发,独树一帜”,这也体现了“勇于探索,坚韧不拔,团结合作,共同创造”的文华精神。
从2014年起,学校创办“红枫文化节”,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评选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美丽大方、阳光帅气、个性鲜明的红枫魅力人物等。截至2022年,红枫文化节已举办八届,“红枫精神”已深深融入师生精神,在校内外均产生较大影响。
红枫精神激励着该校师生各施所长,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全面强健师生身心。
今年,该校师生应邀参加了央视《奋斗的青春——2022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演出,25名师生展现了文华人昂扬的精神面貌。此前,该校拍摄《我和我的祖国》专题片,为新中国70年华诞献上深情祝福,排练了《诗美华章诗经》《枫叶正当红》等大型文艺节目;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演出。
在这里,有“一生一体育技能”的要求,体育课开齐开足,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在这里,劳动精神大力弘扬,设立劳动课程,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王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