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文华学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2-06-09    作者:

文华学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精神的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于教育而言,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即文化,教育的本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由于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文华学院从“立德树人”的目的出发,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着力打造自有的特色校园文化,努力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文华学院的毕业生感叹道:文华最让人难忘得是美丽的校园,文华他所有的校园文化。文化是智慧的演化和积淀,文化是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有文化才有传承,才有发展与创新。

——校训,文华校园文化的核心

走进文华学院的南大门,沿坡上行就会看到,迎面有一尊硕大的红色花岗石,上面镶嵌着八个金色的大字“博学笃志、本立道生”,这就是文华学院的校训。这尊校训石是文华学院标识性建筑,也是刻在文华人心中的印记与标识。

文华学院的校训诞生于2014年。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文华学院由华中科技大学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文华学院”。随即,文华学院开展了校训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收集到近百篇供挑选的“校训”。其中有一位教育专家拟出了一条“博学笃志 本立道生”,列入众多的待定校训之中,经匿名投票脱颖而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欢迎。

——个性化教育,文华独有的办学特色

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缘起于2005年6月,学校讨论160名学生因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面临留级甚至退学的问题。校长刘献君决定组织干部、教师对这160名学生逐个谈心,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研究寻找改进学习的对策。由此,刘献君思考着如何在文华学院推进个性化教育,为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文华人“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坚守,是文华人克服困难,不断深化个性化教育的体现。

近十几年来,文华学院在校长刘献君教授对“个性化教育”理论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实践,并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三九’个性化教育体系。文华学院董事长吴文刚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学校个性化教育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特色教育体系。

——凝神聚力,文华“三个共同”的组织文化

文华学院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目标、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学校建设的三十年目标是: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第一个十年是起步,把学校建起来,达到基本要求。第二个十年是发展,这个阶段的基本思路是优化结构,重点突破。第三个十年是提高,这个阶段的基本思路是从特色发展,走向全面提高,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将文华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中国一流民办大学”。

——凸显标识,打造文华标识文化

文华学院2014年转设更名为文华学院以来,在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创作、设计了一系列学校形象标识。这是为了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校徽,校名标识体,校训,校旗,多媒体样板等等,在传播、使用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学校逐步增设了《问礼》《对话》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雕塑,既美化了校园,又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徜徉文华学院校园,景观雕塑,引人注目,引发联想与思绪。

——凝练红枫精神,赋予文华特有的红枫文化

将载体融入学校文化。文华现有红枫一万多株,占地290多亩。寒霜降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似火的红枫,赢得文华师生及武汉市民的关注和喜爱。学校以红枫为载体,凝聚红枫精神,形成了特有的红枫文化。2014年学校开始创办“红枫文化节”,将红枫融入学校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评选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美丽大方、阳光帅气、个性鲜明的红枫魅力人物等等。2020年,在学校领导的主持下,集思广益,凝练了红枫精神:“傲立寒霜,红烁如火;厚积薄发,独树一帜”。红枫不畏严寒,丹霞如火,绚丽多姿,热情执着。越是秋寒冬霜,越是展示红枫火一样的高贵品质。红枫正是文华精神的一种体现,勇于探索,坚韧不拔,团结合作,共同创造。红枫精神发布以后,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可与好评。至2022年,红枫文化节已举办八届,红枫文化已深深融入师生精神,在校内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以文化人

文华学院依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承非遗文化。2017年,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联合批准建立了22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华学院名列其中。文华学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为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发展这一现实问题。研究领域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项性的,基本上涵盖了非遗保护工作方方面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基地以文华学院人文学部为支撑,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多人。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4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传承创新和咨询服务于一身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真正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并带动文华学院的人文社科以及相关的其他学科共同发展成为省内先进的重点学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古琴已有百余人学会,剪纸、山歌、舞蹈、书法、汉服秀等等。每年的红枫文化节,同学们展示的非遗美工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师生的文化带来知识与乐趣。

——德智体美劳,全面强健师生的身心

学校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开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活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学校组织拍摄了专题片——《我和我的祖国》,广大师生深情祝福新中国70周年华诞。学校艺术团体,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排练了《诗美华章 诗经》《枫叶正当红》等高品位的大型文艺节目。学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还参加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的演出。今年,文华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应邀参加了 5月4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奋斗的青春—2022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的演出。文华学院25名师生历经近20天的排练,在此次大型文艺演出上展现了文华学子昂扬的精神面貌。

学校提出了“一生一体育技能”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继续坚持,体能测试达标。前几年学生体能测试,每百人就会有一两个学生晕倒。近两年,每次测试4千多学生没有一个晕倒。“一生一体育技能”的要求,收到明显效果。现在,体育场馆常常人员爆满,特别是傍晚时分,运动场上非常活跃,运动已成为师生一种习惯。

学校倡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设立劳动课程,引导学生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教授在《论文化育人》一文中提出:“我们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规律,运用文化的方式,努力探索文化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文化育人的有效性。”我们还要不断积淀文华校园文化,培育文华特有的文化氛围。让更多的文华人知晓文华的过去,了解文华的文化,传承文华的精神。更自信地秉持“博学笃志、本立道 生”校训精神,执守文华学院的组织文化:共同目标、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践行文华红枫精神:“独立寒霜、红烁如火;厚积薄发、独树一帜”;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特有的作用。(通讯员:王承新 程炼)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宣传策划处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文华官方微信
杏彩体育直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