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志教育

来源:typ211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6-03-04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立志教育的性质、内容、途径和方法。立志教育是综合性教育,主要体现在,立志教育是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创建了平台。立志教育的内容包括认识自我,确立目标,制订规划,坚持不懈。立志教育要实现整体引导和个体指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立志,立志教育,认识自我,制订规划,整体引导,个体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成长提出了立志、勤学、修德、自强、创新、笃实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立志放在第一位。古今中外,对立志、立志教育有居多论述,如:“百学须先立志。”(朱熹);“立志是读书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孙中山);“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也坚忍不拔之志”(苏轼);“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途”(巴斯德);“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苏霍姆林斯基)。立志,立志教育的意义、重要性,已经有很多的论述,但对立志教育的性质、内容、途径和方法,则相对探讨较少。本文结合文华学院的立志教育实践,谈谈对立志教育的性质、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的认识。

 

一、立志教育:综合性教育

文华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以个性化教育为办学特色,并确定“潜能、立志、空间”为个性化教育的三个关键点。立志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分重要。立志教育是引导学生结合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自主建构并主动实践个体志向的过程。在对立志教育的不断探讨、实践中,我们首先认识到,立志教育涉及教育以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是某项单一的教育,而是综合性教育。

1.立志教育是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矛盾。自由教育是西方古老恒久的教育传统,代表了一种非功利、致力于人的精神和心灵自由发展的永恒的教育哲学和理想。[1]苏格拉底对自由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其探讨带有明显的伦理学色彩。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明确论述了自由教育问题。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等人的思想,提出了系统的自由教育理论,他将“自由教育”定义为适合自由人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教育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由“七艺”,到神学、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之相应,我国高等教育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不管自由教育的内容如何变化,其目的始终在于心智规训和品格塑造。

与自由教育相对应,高等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基于高深知识,以进入特定职业领域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的内容包括:以某些基础学科知识为根基,由此构成其理论基础,并据此发展成专业;某些应用学科知识,由此产生常用的诊断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应的技能和态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掌握一系列专业技能的职业从业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教育,以至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立志教育推动着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立志,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理想指引着人生发展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要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这些,正是自由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志,离不开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职业。每一个人都是通过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职业,勤奋工作,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志向,任何人都不例外。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例,爱因斯坦的成长、成才、成就,源于他对科学的强烈兴趣、不懈探索和创造精神。青少年时期家庭亲友的影响和启蒙,科普读物、康德的哲学思想、自学物理学前沿研究进展,发现知识理论体系内的不自恰,以及已有理论与实践观察结果之间的矛盾,成为他追求创造更完美理论的根本动力……。[2]教师应在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激发兴趣,探索前沿,培养创造的强烈愿望,从而确立自己的志向。

立志,能使学生的人生目标、态度与学习紧密相联系。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投入不足。W学院某学部,对15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有效学习时间,人均不足4小时;每日有效学习时间在2-5小时的65%;每日有效学习时间超过5小时的,352人,占22%。学生的时间到哪里去了,调查发现,75%以上的学生日均上网娱乐时间2-5小时;有的甚至日均上网娱乐时间达5小时以上。调查进一步发现,学生学习状况与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关系密切。调查显示,无学习目标的205人中,94人(占46%)上一学期考试成绩位于本专业的后30%,而且绝大多数有挂科。

立志教育,在于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这就需要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需要全体教师、辅导员、职员共同参与。

2.立志教育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

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实现个体社会化,其根本问题是认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立志中的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社会中的位置,立志就是要找到个人在社会中的恰当位置。

马克思说: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个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这说明个人具有本源性。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每一个个体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促进个体发展,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要将个体发展与自身优势潜能相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人类自身在自然中沉睡的潜力概括为人的潜能。这种潜能就是人的体能和智能的总和。当代心理学家、教育家都有对潜能的深入论述。一般而言,潜能是指有待开发、尚处于挖掘状态的一种潜伏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潜能未曾加以开发和利用,而且根据某些权威至少带点武断的估计,这种未开发利用的大脑潜能竞高达90%以上。”可见开发潜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人的潜能因个体差异而呈不均衡分布状态,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潜能,也有弱势潜能和一般潜能。[3]因此,首先要发掘人的优势潜能,将个人发展建立在自己的优势潜能上。为此,文华学院在国内首设潜能导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优势潜能。

我们又必须看到,人创造了社会,社会成为共同体,人不得不要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超越社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将个体与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因为,人以自我为中心,却又只能在他物中实现自我;人处在由现存的一切事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现实世界,又处于以事物可能存在的状态呈现于人的精神、思想之中的可能世界,人的活动就是要以其所拟设的可能世界去取代现实世界;社会是五彩缤纷的,人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应以其最强的一面,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选择最佳的职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事业成功,要求一个人的理想远大、思想纯洁、道德高尚,又要求其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要在立志中将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转换器。客观世界通过实践转换为主观世界;通过实践,又将人的思想存在转换为现实存在。在立志教育中,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需要,感受千千万万的人在为了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位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后,深有感受地说:“通过考察,我们亲眼看到了部分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改革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以前在学校里一味坐而论道,评头品足,甚至发牢骚,现在,现实唤醒了我们,我们应当成为改革建设的参与者,应对社会尽一份责任。”一些学生看到西部、山区贫困的状况后,更是下定决心,毕业后志愿到这些地区工作,以实际行动报效社会和人民。

3.立志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创建了平台。

人的志向和价值观紧密相联。价值,从哲学来看,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某事、某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事物的价值的根本看法,是关于如何区分好与坏、善与恶,符合意愿与违背意愿的总体观念,是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原则。[4]可见,人的志向与价值观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志向。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价值观选择、调整、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不是实体,是一种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意义关系。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的价值关系的观念把握,因而价值观的选择、调整、形成十分复杂。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客体的实际状况,因为,物及其属性是价观关系形成的客观依据,价值总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没有客观也不可能形成价值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需要,因为,人及其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主体依据。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广泛的、多层的、发展变化的,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的需要素质。这是价值观形成的十分重要的基础。

每个社会,都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核心价值观去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日常生活提供标准、模式和行为规范。通过核心价值观,特定的社会不仅为自身提供了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引领社会发展方向,而且影响个人的价值取向,引导个体的价值选择和活动方向。[5]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个人本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了精辟概括,即三个倡导,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校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从而确立自己的志向。立志教育,推动着学生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立志教育:从认识自我到坚持不懈

立志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开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认识自我,确立目标,制订规划,坚持不懈。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认识自我是立志的前提,确立目标是立志的基础,制订规划是立志的载体,坚持不懈是立志的关键。

1. 认识自我。

苏格拉底最早提出“认识你自己”,并认为,这是精神的善,包括理性发展和美德养成的根本。因为只有对自己具有真知,人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人。自我认识表现为主体的我对实体的我的认识,也就是人将自己的情况,包括外观、生理情况及自己的感知、思考、体验、意图、行为等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心理内容及其特点报告给自己。认识自我是立志的前提。

立志教育中的自我认识,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志向状况及其成因。大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从小开始,在父母、老师的启发下,开始思考志向。那么,现在自己的志向如何?总体来看,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找到了比较正确的志向,并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找到了比较正确的志向,但尚未见诸行动;有了自己的志向,但不一定正确、科学;昏昏噩噩,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要进一步分析导致目前状态的原因。其次,要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潜能,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次,要发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需要,进而明辨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自我认识,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但同时也需要教育引导。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眼睛,人的自我意识往往看不清自己。学生要看清自己,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跳出来,从更高的高度来看自己,认识自己。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入手,并回顾自己的生命史,剖析自己。其次,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马克思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人像照镜子一样,从认识别人的过程中来逐步学会认识自己。为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集体中,在实践中,让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再次,要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学生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思想上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矛盾,人们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也总是在问题和矛盾中显露出来。老师们要善于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上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因势利导,正确分析和认识自己。

    2.确立目标。

这里的目标是指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一个人的使命、责任以及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目标就是方向、就是动力。一个人确立了人生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前进的动力。确立目标是立志的基础。

目标具有层次性。目标可划分为过程性目标和达成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以学习为定向;达成性目标以成就为定向。目标还可以划分为长远目标、短期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目标,那么他的人生是盲目的,一切努力等于在做无用功。如果一个人没有短期目标,那么他将不知道自己如何努力,脚步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迈进。要将长远目标划分为一个一个短期目标,在实现一个一个短期目标的过程中,达至长远目标。

目标具有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人的需要和多样性,决定了目标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应根据社会的客观状态,个人的需要和能力,确立自己的目标,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

目标确立的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能否自主、成功地进行选择,是一个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社会千姿百态,人的能力各色各样,能否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兴趣、性格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是立基性的。看看我们周围的情况,有的人听任父母安排,随波逐流;有的人一生举棋不定,盲目行动;有的人高瞻远瞻,经过反复思考、比较,自主确定发展目标。不同的对待方式,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学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目标,十分重要。

怎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呢?我认为要把握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选择的前提是判断。正确进行选择,要掌握关于选择对象全面的知识,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一种穿透力,对事物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二是选择的方法是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反复比较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3.制订规划。

规划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行动的方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名言:“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可见,规划是人的本性的体现。易卜生曾说:“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的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可见,规划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人的面前有两种世界,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是由现存的一切事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可能世界以事物可能存在的状况呈现于人的精神、思想之中。人的活动,是要以他所拟设的可能世界去取代现实世界。从这一角度看,教育是人们对可能世界的把握。可见,规划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规划十分重要,规划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制订规划是立志的载体。

人生规划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筹划和设计。人生规划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规划使我们明确人生的使命、责任、活动目标。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人生比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其次,规划可以帮助人们不断总结过去,少走弯路。人生是漫长的、复杂的,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规划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反思、调整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坚定信念,排除干扰,少走弯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再次,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化复杂为简单。在人生中,无论你是领导还是群众,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做不完的事。如果没有规划,每时每刻将所有的事都装在心中,成天忙忙碌碌,就会感到又苦又累。如果我们有规划,这个月干什么,这一周干什么,这一天干什么,这一小时干什么,等等,十分明确,那么,这一小时,我就是听人说话,或是自己说话,或是写字……,非常简单,但加起来,任务完成,事情做好了。

认识自我,确立目标是制订规划,实现志向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前提和基础上,第一,对自己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第二,明确规划的期限。规划可以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三者又是相对的。对整个人生而言,一生的规划是长期规划,大学四年的规划是中期规划,一个学期、一个月的规划则是短期规划。对大学生涯而言,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的规划是长期规划,每个学年的规划是中期规划,每个月、每周的规划是短期规划。人生规划要将长期、中期、短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分析规划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提出克服的方案。第四,分析自己的角色,制订一个明确的实施计划,提出保证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4.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是要行动,努力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志向。行动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立志是为了实现志向,志向的实现靠行动。人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选择科学的目标,才能获得人生的智慧,才能抓住人生的发展机遇,才能战胜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坚持不懈是立志的关键。

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行动,问题在于能否坚持。在前述W学院某学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调查显示回答有大学目标的学生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能坚持行动。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行动中,首先人们容易产生惰性,面对各种诱惑,不能坚持行动。其次,行动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甚至放弃行动。立志,贵在坚持。

坚持不懈,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毅力、意志力。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要有相应的制度,督促学生的行动,使之坚持不懈。为此,要采用多种方式,如一位辅导员在督促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进步一丁点儿,每周进步一点点,每月进步一小步,每年进步一大步”,这种循序渐进的立志过程,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立志教育:整体引导,个体指导

怎么开展立志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立志教育既需要整体引导,又需要个体指导,并将两者有机结合。

立志教育需要整体引导。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宣讲立志教育的意义、性质、内容和途径;要通过各种活动,开展立志教育;要在专业教育、课堂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渗透立志教育;要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等等,从而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立志。

立志教育要十分重视个体指导。学习是个体的学习,成长是个体的成长。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任何教育都需要回到个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每个人成长的问题最终只能由自己去解决。志向确立的关键在于个体的心灵,在于心灵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正是这种欲求,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力量,引领个体自我成长的方向。如前所述,每个人确立目标、志向的状态不一样,而且影响每个人立志的因素也一样,有的因为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缺乏人生的追求;有的因为不懂得立志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立志的愿望;有的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潜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缺乏自信,对人生发展取得成功缺乏信心;有的因为没有培养自己的兴趣,难以找到自己心宜的目标;有的由于自由放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处于混日子的状态;有的虽有自己的目标,但不能付诸行动,等等。立志教育要分析学生个体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

立志教育要将整体引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需要学校的教师、辅导员、职员全员参与,需要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等一切活动之中。

1.在专业教育中进行立志教育。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而其专业又基本决定了他的未来职业。立志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多方面的。

在学生中开展专业教育,给学生介绍专业形成的背景,专业涉及的范围,专业的发展前景、前沿,专业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专业学习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等。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并结合专业,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目标。W学院某学部二班进入大学以后,学部和辅导员即开展专业教育,请系主任、高年级学生讲解专业背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通过多种方法,结合专业特色,帮助学生对未来发展产生自己的想法,确立未来发展的方向。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制订四年学习规划,对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做有清晰的认知,并持之以恒。这个班的同学,在学期间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各项学术竞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毕业时,有54.16%的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调整专业。正如一位老师对学生所言,“把你的所长和你的所爱结合起来,就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所以,首先要找到什么是自己所爱,再找到自己的所长,将二者结合起来,也许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出路。”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由于对专业并不了解,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十分清晰,大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进入大学以后,学校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这一方面,我们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放开选择专业,只要学生提出的选择方案合适,学校都允许调整专业。学院平均每年转专业的本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以上。转专业后,学生因能在自己适合的专业学习而感到心情舒畅,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有的结合专业知识,成功创业。例如2005级李白同学,入学时学习的是通信专业,后来,他对广告产生了兴趣,要求转到广告专业,学院十分支持。学习期间他凭着一定的通信专业基础知识和学习广告学的敏锐性,不仅锻炼了自我,而且把握了商机,开拓了市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电动车报废的电瓶可以修复,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专程到北京、上海考察。他利用三个寒暑假到成都一家电子公司,“卧底”学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一般工人多年才能学会的技术。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开办了四家维修店,每家店平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利润。毕业后,以此为基础,和两位同学一道继续创业,创办了“上厦电子商行”。二是帮助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调整专业,这也是专业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考研时,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科方向。不少学生由于所选学科方向,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适合自己的人生追求,因而学习的动力更足了。不少学生因此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进而考取了国外名校的博士研究生,走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立志教育。

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而这种接触和影响,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根据学校要求,老师们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进行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立志教育。只要有心,方法是无穷无尽的。例如:

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位外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一件事:认识了解每一个学生,每堂课至少发现一个学生的优点,凡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便及时挖掘,予以鼓励。例如,2011级材料1班李同学,在大一刚进校时英语基础较弱,上课比较沉默,不敢开口说英语,属于在众多学生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类。但在一次随堂英语写作的检查中,这位老师发现他的笔记本整理得非常仔细,不仅记录了老师上课的重点,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通过重点举一反三,总结英语写作句型,并运用于作文当中,老师马上将他的这个优点向全班同学展示,对此加以表扬鼓励,并希望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此后,李同学在英语学习上有着明显进步,上课变得积极主动,并明确了自己将来的目标——考研。这位当年高考英语考分较低的同学,不仅在大二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而且在研究生考试中,以初试总分402分,英语单科81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教学中设计亮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些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尽力设计一个亮点,使学生看了之后,眼睛为之一亮,并能让他们对知识点产生疑惑,激发对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问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将教学内容融入课程结构,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目标。每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是课程结构的部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人生目标。

以志向培养志。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培养学生志向,老师自己要有坚定、明确的志向。这种志向要充分体现在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一位数学教师深有体会地说: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把自己的生存与美好理想联系起来,把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精神享受的时候,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活动。

3.在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立志教育。

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的活动,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而开始努力寻找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的事例很多,例如:

信息学部老师按公司运作模式建立模拟公司。在模拟公司中,按业界的惯例和管理模式,提出项目,让学生实施并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市场调研、项目策划、项目分析与设计、编码与调试、测试修改等。学生从中得到全面训练,对本专业的方方面面形成认识,摆脱迷茫,在挫折中立志,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被社会誉为“节能灯王子”的信息学部2004级学生李宇迪,利用在校学习期间对节能灯研究开发所获得的发明专利技术,毕业后创办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灯具公司,吸纳了多位文华学子,其节能灯产品现已成功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成为本院毕业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人民日报》对此做了专题报道。

4.在特色活动中进行立志教育。

开展立志教育,还要创造一些适合本校特点、能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行之有效的特色活动。经过多年努力,文华学院创设了以下特色活动。

设置潜能导师。文华学院在立志教育、个性化教育中,首创潜能导师制度。潜能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发掘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规划学习和人生。潜能导师由学校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部分行政人员以及聘请校外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担任。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能力特征,通过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个别培养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规划大学学习和人生。潜能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位学生深有体会地说:“通过潜能导师的项目,我比较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变得更有自信,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主动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大三期间的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及对自我的认识,再加之前的一些工作经验,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规划。所以来到大四,我就很明确地找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基层做起。……”2008级学生张帆,原在金融学专业学习,但他对机械设计非常感兴趣,大学入学前就有了一些小发明。学院同意他转到机械设计专业学习,并专门为他个人设立了“张帆创新工作室”,在潜能导师李元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自行设计并获国家专利4项,中央电视台《华人发明家》节目为此做过报道。他因此荣获“2011年度湖北省十佳大学生最佳创新奖”、“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周日晚点评。周日晚点评是由周日晚点名发展而来。文华学院建校初期,为了加强学生管理,每周日晚,学生以年级为单位集中,进行点名。后来,将这一活动发展为周日晚点评,即周日晚,辅导员分别和学生一道,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平等交流探讨,起到督促、沟通、探讨、展示的目的。这些主题中,以立志为重要内容。周日晚点评,在立志教育中起到了好的作用。例如,工商管专业某寝室,成为全校优秀寝室。但他们大一刚进校门时,四个人都是懒散的,爱幻想,看韩剧、追美剧。一次周日晚点评的立志主题活动,成了寝室变化的转折点。这次主题活动是“遇见未来的自己”。辅导员和大家玩了一个小游戏。每个人准备三张纸,第一张纸上面写自己以后想从事的职业;第二张纸上写在与人交流中自己的优势;第三张纸上写如果此刻不读书了,自己能从事什么来养活自己。本来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对于她们四个来说却被难住了,毫无头绪,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这些问题。那一瞬间,好像明白了一点儿什么,产生了必须要立下志向,并向目标前行的念头。于是,开始行动了。

班会。健全的班集体,有前进的目标,正确的舆论,它能向自己的成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不仅促进其成员互相帮助,自己教育自己,而且也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每个成员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培养健全的班级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立志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形式,十分重要。工商2014级一班,以“讲述个人成长史”为主题,举行系列班会。每次班会,由二至三名同学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自己的优点、缺点,在成长的遇到的困难、产生的迷茫等等。然后,全班同学以写纸条、或在会上谈、或个别交流的方式,向讲述者谈自己的看法,帮助其分析优、缺点,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讲述者在此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思想,规划自己的未来。在活动中,大家都受到感染,有时泪流满面,大家也因此在这活动中成长、进步。耿同学,学习曾经对他来说是一种负担。问他大学的目标是什么,他不会回答你。在班级举行了讲述个人成长史之后,他听到了那么多同学都是那么努力,有的每天早起背单词,有的参加辅导班培训,有的外出兼职,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让自己慢慢的静下来,学习态度开始转变,常去图书馆看书,不再翘课,上课坐到前排。如今,他也成了班级的小学霸,同学们有问题都会找他,这让他很开心,大学生活过的充实了。

建立了个人目标达成跟踪纪录表。经管学部在立志教育中,建立了个人目标达成跟踪纪录表。进校时,在辅导员和潜能导师指导下,制订大学四年学习的目标和规划,建立相应的表格,学生每学期填写一次,并进行对比,起到了好的督促作用。

深化立志教育,触及每个学生心灵,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动,涉及教育的根本,难度很大,需要研究、创造、坚持。

 

注释:

[1]刘春华, 张斌贤. 西方自由教育传统之演变. 高等教育研究, 2015.4:74

[2]路甬祥. 纪念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 新华文摘, 2015.12:102

[3][5]刘献君. 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 2012.6

[4][5]杨耕. 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新华文摘, 2015.12:37

 

(本文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2)



*刘献君,男,湖南宁乡人,1945.3~,文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德育,院校研究。

常用链接

文华官方微信
官方APP
================================================== --> 杏彩体育直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