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精选文章

刘闽: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的脚步

发表时间:2022-11-14点击:次


刘闽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文华学院科艺联创工作室(即熊永红科普工作室)成员,第七届学生负责人。2022年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队伍获得湖北赛区一等奖,并代表湖北省参与全国总决赛,获得该比赛全国二等奖。同年参加“挑战杯”、“互联网+”“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竞赛,分别获得挑战杯省赛铜奖两项,互联网+省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物理实验竞赛省赛三等奖。曾任文新社校刊部业务副部长。2022年7月作为带队人,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当阳市开展“放飞孩童科艺梦”科艺大篷车支教服务。


成长,有时是发生在不知不觉间。也许只是四季流转的短短一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曾经的她,不善言谈,害怕在人前展示自己,是个胆怯害羞的“小透明”。现在的她,自信大方,带领团队在各大比赛的赛场上夺取佳绩,还带领支教团队为乡村小朋友送去了知识与温暖。这一年的岁月让刘闽明白,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发现自己身上原来有那么多的潜能。

“需要我,我就努力学着去做”

例会不敢坐在离学长学姐太近的位置、报点要拉着舍友的手才敢出声、采访时紧张得不敢开口……回想起两年前初入大学的时候,刘闽用“非常胆怯”“非常内向”形容自己,也正因为胆怯和内向让她有了许多的顾虑,向前迈出一小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许并不困难,但对于当时的刘闽来说这一小步却要她克服许多的心理障碍,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初入文华,刘闽加入了文新社新媒体运营中心。回望这一年,刘闽觉得自己有了许多的变化,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业务能力也渐渐提高……虽然对比其他人这只是小小改变、小小进步,但却是刘闽人生当中很重要的转折。每一份收获于刘闽而言都是来之不易的,除了专业能力上的收获,刘闽也十分庆幸可以遇到自己的师傅熊思敏和室友陈潇彤,在她们的鼓励和推动下,刘闽才能有更多的自信与力量去面对前行路上的每一个“第一次”。

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的熊思敏在文新社时给了刘闽许多的帮助和指导,在文新社换届时将她举荐到了当时陷入换届窘境的校刊部,让当时因犹豫胆怯而常常错失机会的刘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校刊部当副部长的那段时间,刘闽感受到了一种责任感,不善言辞的她却坚定地说:“需要我,我就努力学着去做!”初来到校刊部,部门里一共只有五人,而仅仅五个人却要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第82期校刊内容策划、采访、写稿、校对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好九月份部门棚招、扫楼、笔试、面试等招新工作。

当时刘闽主动承担了部门内的许多任务,一个月内独立完成了四篇稿子的采写任务、整期文章编辑,以及汇总校对。最忙的时候白天要上课、值班、采访,晚上还要扫楼、推进稿件的进度……

初来到校刊部刘闽觉得自己的能力并不突出,直到九月过后她才觉得自己有了很特别的成长,身上有了更重的责任,更有信心去把事做好。渐渐地,曾经那个报点都要拉着舍友的手才敢出声的自己也成了能在部门例会上侃侃而谈的学姐。她也常将自己这些“好笑”的经历讲给部委们听,鼓励部委们去尝试突破自己,她的真诚也让校刊部的氛围融洽而热烈了起来。刘闽也真正做到了“需要我,我就努力学着去做”的承诺,曾经怯懦的心多了一丝勇敢,曾经茫然的眼光也多了一些踌躇满志。

“虽然艰辛,可我还是鼓起勇气迈出去”

2021年的十月份,刘闽在熊思敏学姐的引导下进入了科艺联创工作室,初入工作室的那次例会,刘闽依旧能回忆起那种紧张的感觉。她知道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熊永红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朱鸿亮老师也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老师。而工作室的成员理工科偏多,这让作为文科生的刘闽有些局促,怀疑自己能不能完成工作室里的工作。

也就是在这次例会上,朱鸿亮老师对新成员们说道“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句话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验证了其重要性。后来,团队开始组织大家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年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她与2020级自动化的许万应、赵家驹以及2019级英语的朱洁茹三位同学一起组了“南波万”小队,开始在智能垃圾桶上“玩”出新的花样。工科的两个队员负责编写核心代码、做控制,纯手工搭建垃圾桶基本框架,设计结构等;文科的两个队员就负责书写作品方案、制作海报、拍摄视频、制作PPT以及答辩,最后四人一同进行外包。最开始刘闽并没有主动站出来做答辩人,当时的她一度不自信,怕自己答辩会影响队伍成果展示,但在队长许万应“我相信你”以及队友“你可以的”的鼓励下,刘闽也尝试着站上答辩台。

在最初进行答辩排练时,刘闽也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她并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尽管在不断尝试中已经有了小小进步,但在面对这样一个专业的比赛时刘闽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恐惧,在排练时也常常因为紧张而发挥不好,其他小组出彩的答辩也给了刘闽很大的压力。在起点落后的她只能在过程中努力追赶,一遍遍修改ppt、一点点调整仪态、一次次坚持背稿到凌晨……慢慢的她从答辩时不知所措进阶到了可以不再一直盯着电脑屏幕,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答辩成效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而她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渐渐充满信心。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刘闽与队友们披荆斩棘,获得了湖北赛区一等奖,“南波万”小队也就代表湖北省参与全国决赛,这也是湖北赛区近年来第一支代表队伍。最后凭借智能垃圾分类、拥有语音助手功能、行走功能的智能垃圾桶“小鹿”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同时,刘闽所带队的团队在“挑战杯”、“互联网+”以及所在的队伍参加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比赛上也都各自取得了省级三等奖的成绩。

在准备各种比赛的同时,刘闽也同时推进了科艺联创团队的“放飞孩童科艺梦”科艺大篷车支教服务支教活动。从组建志愿者队伍,到申报项目与答辩;从组织支教课程设计、队员第一堂课试讲、购买实验材料包,再到站在出征仪式的发言台上,刘闽和她的伙伴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但却坚定。遇到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翻找往年的团队资料;在支教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也会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支教对于大家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但当第一步迈出之时,所有事情就会渐渐向好的一面发展。在当阳市白龙村,刘闽和队员们一起将科学知识带给了乡村中的小朋友们,看着小朋友们闪着光的眼睛,刘闽体会到了支教的意义:也许短短一星期并不能为孩子们真正改变什么,但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这样一个梦,在未来这些梦的种子会发芽、成长。

“成长路上,幸好有你们”

正是自己不断去克服内心障碍、一路上朋友和老师陪伴,刘闽才有自信和勇气去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有现在小小的进步。刘闽感恩勇敢突破的自己,感恩一路上的每一次遇见。

师傅熊思敏总会引导刘闽解决许多难题,写明信片鼓励她,用小小的卡片记录她眼里徒弟的成长;室友陈潇彤在刘闽因为害怕不敢独自采访时鼓励并推动她,让刘闽对于单独采访的恐惧化为乌有的同时也突破了自己;校刊的指导老师刘念教会了刘闽很多采访写作技巧,也给了刘闽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小队伍中的队长许万应做事认真负责,专业能力很强,对队友们也十分关注,当答辩时间正好与他的考试时间撞上时,他用最快的速度写完试卷,交卷后又马不停蹄地和其他队友们来到了比赛场地,他们在台下一起加油鼓劲;科艺联创工作室的朱鸿亮老师总会在刘闽一个人在智慧教室练习答辩时过来做一个听众,同时提出建议;工作室的熊永红老师虽然已经年近七旬,可依然非常关注大家的学习生活,备赛期间熊永红老师几乎与同学们同一作息,常常在凌晨两点还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给予了同学们许多的人文关怀。

在这短短两年时光里,刘闽克服了许多心理障碍,不断突破自己,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但她始终认为“过程中的收获永远是大于结果的,如果能在过程中尽心尽力,那么结果是好是坏都不是特别重要了”。这句话也是刘闽自身的信条,在文华学院的两年里,她经历了很多事情,独自一人在实验室练习到深夜、通宵几个晚上整理材料、暑假放弃回家的机会留校准备比赛和支教……渐渐地,她从一个缩在角落里的“旁观者”变成一个主动迎难的“挑战者”,将困境转化为又一个舒适圈,不断开拓舒适圈的疆域,发现了崭新的世界与自己。刘闽将这些经历看作“开端”,未来她仍将心怀感恩,感受过程的美丽与酸涩,带着真诚的心勇敢去面对每一次挑战,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文华园路8号

联系电话:027-87599238、87599065

传真:027-87599540 邮政编码:430074

杏彩体育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