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娜:心怀热忱,打造每一节优课
文新社见习记者 周宇洁
曹娜:机电学部能源系教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厂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及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曾获文华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三校联合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三校是文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文华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课程设计优秀奖”、“三育人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等奖项。《锅炉原理》课程通过学校首批“一师一优课”课程认定。
曹娜老师总会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她会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抽象的的东西具象化,她让我们找到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并理解性记忆,让听起来困难的《锅炉原理》变成“生活原理”。
——学生 金浩晨
用新颖教学方式唤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锅炉原理》这门课听起来难,学起来也不容易,因为课程的安排让学生首次接触设备繁多、结构复杂的热力系统,仅凭老师讲解难以想象出真实设备,如何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成了曹娜教学首当其冲的难题。
在四处寻找后,曹娜突然发现很多大学使用flash动画,在多媒体投影上可以通过动画效果将内部结构,运行轨迹给演示出来。在讲解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结构时,她第一次使用了flash动画,使空预器运动起来并将其内部结构展开,学生们豁然开朗。
在有条件时,曹娜老师也会制造一些实物模型来更具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锅炉省煤器管布置形式时,她用硬纸卡自制一组蛇形管,现场演示省煤器管垂直或平行于前墙布置。实验室的电厂教学模型可使学生将课本上的二维简图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更好地理解电厂整体工作过程。“曹老师的实物模型真的是让我们理解原理的一大利器,每次她拿出这些有趣的小玩意儿都会吸引我们大家的兴趣,让我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倍增。”被她教授过的学生都对曹娜的这种教学方式赞不绝口。
除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曹娜也同样看中实践知识的积累。因为《锅炉原理》与实际工程项目息息相关,曹老师也会经常联系实际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她经常会给出某台锅炉具体参数,并分组给出不同煤种煤质特性参数,设计规范,让学生根据给定参数,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热力计算并校核,完成一套完整的锅炉校核计算流程。最后结合各组计算和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分析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一次,小组同学因为数据计算失误导致最后的结果与实际值偏差极大,在实际工程中这属于“极大失误”,但曹老师并没有指责他们,而是告诉他们计算失误的严重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让同学们知道实际工程中是严谨而又认真的。
通过这样的项目式教学,引入的工程案例也拓展学生视野,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增强了学生们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然而,在老师们都用PPT讲课,照着课件读教学素材的时候,曹娜老师也没有放弃传统板书。“使用多媒体课件易导致教学节奏过快,在进行重要内容讲解时,传统板书必须同时配合使用。”曹娜老师在进行燃煤理论空气量公式推导时,就会使用传统板书有利于控制教学节奏,让学生们更能接受。
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也在线上
一般在课间休息时候,曹娜老师都会跟学生聊天,在了解学生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他们的学习情况反馈。在她看来,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不如互相关心的“朋友关系”来的快乐,当大家能够坦然聊天时也不会存在有问题不好意思询问的情况。她将自己的手机和qq号都给同学们,有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随时与她沟通。课堂偶尔有剩余时,她也会让同学们不署名的写下自己关于课堂的建议和意见。“老师真的会很认真的将我们每个人的意见都看一遍,在第二节上课的时候就会改变一些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得懂。”还有一些说课堂节奏太快的学生,曹娜也会适当的放慢节奏,给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除了政治“考研四件套”会有结课小论文,曹老师也给自己的课程安排了“小论文”,且不同班级同学小论文题目不相同。学生们并不反感这样的中篇写作,反而自主走进图书馆去查阅资料,总会有同学抱怨今天又在四楼遇到了某某某,谁又提前把书借走了没给留下,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曹老师也在一些考查课中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采用分组计算并讨论的方式,同时和项目式教学相结合,所选题目为电厂实际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每组给出不同的计算参数,要求同学们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式反馈非常好,学习积极性也很高,通过不同组之间交流计算及分析方法,同学们感觉收获颇多。
线上有同学问曹老师问题,她也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与不同的建议或帮助。比如有的同学是对于个人发展有困惑,对于是考研还是工作犹豫不定,曹娜就会和他一起分析他自己的情况,比如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个人的优势,对于不同发展分别有怎样的预期等等问题,帮助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分析,使学生能更理智更客观的做出适合自己选择。有一次一个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对从高中到大学这个学习过程的转变十分不适应,曹老师给出一些建议,同时把师兄师姐的经历讲给他听,让他在一片迷雾中逐渐摸清自己的方向,缩短适应周期,更快的投入到紧张的大学生活中。
个性化教育中“抛砖引玉的引路人”
曹娜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将“抛砖引玉”拆分为教师和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教师负责抛砖,学生负责引玉。老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以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协作者”,依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去“抛砖”,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要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引玉”。
有一些学生现在已经毕业了,但还是会和曹老师保持联系,有时候交流一些专业问题,对学生和她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个性化教育中,首先是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能有平等,只有平等才能有对话,这是和学生进一步交流的前提。跟学生可以成为朋友,但得是良师益友,所谓良师就得是严格要求,无原则无要求非良师,爱与规矩是可以并存的。
在跟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遵从教育心理学规律,遵从专业教学规律,才能实现科学的指导。教育心理学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求知欲”是对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渴望,属于认知内驱力。而求知欲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问问题。如果学生不会问问题,那就要老师启发他问,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形成。学生学会了提问,就能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Copyright 文华学院2020 鄂ICP备09023313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292号